跌倒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。人们总说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,也有戏言称“人不就是一路摔大的么?”可是如果是骨质疏松,骨强度下降了,跌倒一旦引起了骨折,那倒下就未必能爬起来了。
“骨质疏松”
“骨质疏松”是一种常见疾病,我们听得很多,见得也不少,但是你真的了解它吗?
骨质疏松症
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,骨质量受损及骨强度降低,导致骨脆性增加、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。
演变过程
症状
骨质疏松表现主要是:疼痛、身体变矮、驼背、脆性骨折、影响呼吸系统等。
可怕的是,骨质疏松通常是默默无声、悄悄地发生。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在疾病早期没有明显感觉,但是被慢慢蚕食着健康,因此它也被称为“沉默的杀手”。
骨质疏松性骨折是脆性骨折,有调查显示,每30秒钟就有1人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,每22秒钟有1人发生脊椎骨折。伴随骨折而来的是慢性疼痛、畸形、抑郁、残疾,甚至是死亡。
哪些人容易得骨质疏松?
人们往往认为骨质疏松是由缺钙引起的,但其实没那么简单,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有很多。
不可控因素:老龄、女性绝经、母系家族史(尤其髋部骨折家族史);
可控因素:低体重、性激素低下、吸烟、过度饮酒或咖啡、体力活动少、饮食中钙和/或维生素D缺乏(光照少或摄入少)、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、应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。
跌倒数据统计研究
有研究表明,在国外65岁以上人群中发生跌倒事件约30%左右,国内跌倒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,跌倒发生率从60岁的14.5%增加到85岁以上人群的28.6%左右。
跌倒的严重后果就是发生骨折,95%以上的髋部骨折是由跌倒引起的,微信aqba120而在老年人群中3%到12%的跌倒会导致骨折,经常发生跌倒的老年人有14%的人会发生髋部骨折。
有研究表明,跌倒在骨质疏松人群中发生率高于非骨质疏松人群。
跌倒因素
跌倒的发生与很多因素相关,综合起来不外乎两方面的原因,外部原因和自身原因。
外部因素
外部原因主要是周围环境因素,包括地面是不是湿滑;是不是不平,容易绊倒;照明光线是不是充足,周围环境是不是陌生等。
内部因素
患者自身的原因包括视力是不是良好;身体的协调性和反应能力是不是良好;其中重要的因素是患者的肌肉无力。
研究发现骨骼肌衰老的流行率随年龄增大。据有关数据显示,小于70岁的人群中,肌肉减少症的发生率还不到20%,到了70~80岁,发生率就已经达到了30%,而超过80岁,发生率已经上升到50%。大致从40岁起,骨骼肌就开始衰老,数量和质量平均每年减少8%左右,到了70岁以上更是翻倍增长,减少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影响健康。
如果年轻时缺乏锻炼,肌肉储备不足,年老后肌肉会比常运动的人衰老得更快。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到来,我国将成为世界上老龄化严重的国家之一,各种老年病的患病率将会提升,“肌肉减少症”就是其一,抗跌倒的能力下降,在日常活动中容易跌倒。
跌倒能预防吗
那么,跌倒可以预防吗?答案是肯定的。
1. 改善环境
让老年人生活的区域减少导致跌倒的障碍物,增加照明,增加扶手装置,增加地面的防滑措施等。
2. 加强营养
避免纯素食,要增加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。建议在饮食中增加富含亮氨酸的平衡型必需支链氨基酸;乳清蛋白优于酪蛋白,乳蛋白优于豆蛋白,蛋白水解物可更好地发挥作用。
多食牛奶、豆制品、海鲜,补充蛋白质和VC,避免和草酸含量高的蔬菜一起吃(增加钙的摄入率)。
3. 多晒太阳
平均每天至少晒20分钟,对维生素D的合成及钙质吸收起到关键作用。
4. 坚持运动
适度运动,有助于减少摔倒风险及由此引起的骨折。避免吸烟、酗酒,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。
5. 抗阻或有氧运动
采取适当的抗阻训练可提高肌肉力量,对于肌肉整体机能的保持以及延缓衰老有着显著的作用,建议每日运动半小时,每周3次。抗阻运动主要有仰卧起立、6米步行、座位起立、举起搬走等。
安庆博爱医院骨伤科拥有国内一流的硬件设施和技术过硬、临床经验丰富的人才梯队,以脊柱外科为特色,在脊柱脊髓损伤,颈椎病,颈、胸、腰段椎管狭窄,胸、腰椎间盘突出,腰椎滑脱,脊柱畸形,脊柱脊髓肿瘤,脊柱结核,四肢骨与软组织肿瘤,急、慢性骨髓炎,骨结核,小儿先天性畸形,四肢骨折,股骨头缺血性坏死,类风湿性关节炎,强直性脊柱炎、退行性骨关节病等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,能开展的各种高难度手术几乎涵盖了所有骨科领域,得到广大市民的认可和赞同。